歌声与草原齐飞
音乐与人生比峰
——知名作曲家齐峰侧记
草原,是歌的海洋,是美的天堂。
音乐是艺术的精灵,歌声是灵魂的歌唱。一首由知名作曲家齐峰创作的歌曲《牵手草原》,轻飏在青翠欲滴、一望无际的内蒙古草原,浸透人的心灵,给人一种无言的陶醉。我的心随着歌声一起在草原上尽情飞扬……
从《草原歌如海》《牵手草原》到《梦回草原》《草原河啊母亲河》,再到《唱首情歌给草原》《马背欢歌》……喝着黄河水长大的齐峰,早已把内蒙古草原的巴彦淖尔河套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,他用音乐倾心诠释着对草原的无比挚爱。他扎根草原,扎根远离喧嚣的净土,感受大地的恩泽,感受草原民族奔放的民族气节,用生命和灵魂融入了能歌善舞的草原民族,创作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、广为流传的草原歌曲。
他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凝思,他在跌宕起伏的旋律里遐想,他在永不枯竭的乐海里追寻。
走进齐峰的音乐世界,那是他纯净心灵的乐园,是他点燃激情的沃土,是他碰撞思想和艺术火花的宝藏。那是一个心灵与草原水乳交融的世界,那是激情飞扬、心潮澎湃的世界。
他用音乐诉说,行云流水地诉说对草原的挚爱;他用音乐讴歌,动人心弦地讴歌对草原无限的深情。辽阔无垠的内蒙古草原,带给他宽阔的视野,宽广的思路,宽敞的胸怀,宽厚的思想和艺术底蕴。心有多大,音乐的情怀就有多大;思想有多远,艺术就能走多远。草原,滋养了齐峰不事张扬的艺术情操、登高望远的思想境界。他情系草原,心萦草原,爱在草原。
喝着黄河水长大的齐峰,1978年离开家乡陕西,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习,从此与内蒙古草原结下不解之缘。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巴彦淖尔市河套大学任教,一直潜心从事音乐研究工作。相继编辑出版了《五指练习法》《手风琴练习曲》《手风琴曲集》等音乐专业书籍。
1989年,齐峰作为专业人才调入巴彦淖尔电视台工作。1990年、2000年,他相继进入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、全国广播电影电视干部管理理论班深造。先后担任过音乐编辑、总编室主任、副台长等职。他撰写的论文《音乐在电视艺术中的作用》《怎样为电视专题片配乐》等相继在省级、国家级权威杂志上发表。他为《阴山岩画》《戈壁石魂》《河套蜜瓜甜》等几十部专题风光片配乐,均由中央电视台、内蒙古电视台播出,广获好评。他创作的《迎着黄河向西部走》《草原歌如海》《醉人的草原》《牵手草原》《唱首情歌给草原》等歌曲相继登上内蒙古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。作品《草原河啊母亲河》获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“萨日娜”奖;《迎着黄河向西部走》由内蒙古电视台拍成MTV,获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征歌优秀歌曲MTV最佳创作奖;《牵手草原》荣获全区蒙汉文歌曲评选一等奖。《唱首情歌给草原》《牵手草原》相继流行全国。齐峰在音乐界声名鹊起,成为享誉四方的“草原作曲家”。
情趣广泛、思路活跃、感觉敏锐、想象丰富、“多情善感”的齐峰,善于用新闻采访的敏锐性、歌曲创作的灵感性去观察生活,敏锐抓住生活细节发掘主题,细心捕捉典型化的形象,抒发真挚的情感,提炼优美的意境。他创作《习主席来到我身边》就是典型例证。
2014年春节前夕,齐峰看到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播出一条新闻:国家主席、军委主席习近平冒严寒踏冰雪,专程到内蒙古军区边防某部亲切看望慰问戍边官兵。边防官兵的激动、喜悦、幸福、自豪和神圣的责任感、使命感深深打动了齐峰,也深深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。他精心创作了《习主席来到我身边》这首歌曲,作品凸显了边防官兵把习主席关怀化为动力,把决心变成行动,履行好卫国戍边神圣职责的时代气息和精神面貌。作品用歌曲和画面纪录真实感人的新闻事件,把真挚的感情、神圣的职责化为鼓舞和震撼人心灵的巨大力量,突出了“春晖万里沐边关,深情厚爱暖兵心”的主题。这首歌曲无疑是一首弘扬时代精神、唱响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。
音乐创作,贵在求真,贵在创新。齐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有着对内蒙古草原的挚爱和深情,有着对草原民族的热爱和痴恋,有着对作曲技巧收放自如的驾驭,有着对情感跌宕起伏的真切把控。他对歌词要求极严,讲究起承转合,要求寓深刻于浅显,寓隐约于明朗,寓曲折于直白,寓雅于俗。他孜孜不倦追求音乐创作的独创性、精巧性和想象力。善于抓住生活之貌,挖掘生活之蕴,发现生活之美,创造五彩缤纷的音乐形象,酿造滋养灵魂的艺术琼浆。
歌声与草原齐飞,音乐与人生比峰。齐峰认为,音乐作品里要有生活、有社会、有传统文化、有老百姓的心情和心愿。作曲能给人自由创作和想象的空间,我要努力写出那种“人人心中有、人人口中无”的作品,带给受众享受、愉悦和美感。是的,生活永远是艺术之源,我们只有奋力采掘生活的深处,才有可能发现真正的宝藏,音乐才能拨动心灵的琴弦,以充沛的好声音呵护美善,照亮生命。
我们祝福齐峰,祝福他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和音乐的高峰,让歌声尽情在草原流淌,和草原一起乘风高扬……(萧思林)
齐峰,音乐作家。1957年出生于陕西省,1978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习,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巴彦淖尔市河套大学任教,主要从事音乐研究工作,1989年调入巴彦淖尔电视台工作,先后任音乐编辑、总编室主任、副台长。
发表的论文有《音乐在电视艺术中的作用》、《怎样为电视专题片配乐》、《音乐艺术和社会理想》《浅谈牵手草原的创作》等;创作了《党指引我们胜利向前》、《草原歌如海》、《煤矿工人之歌》、《迎着黄河向西部走》、《牵手草原》、《草原河啊母亲河》、《我给你上天摘月亮》、《梦回草原》、《醉人的草原》、《唱首情歌给草原》、《祥云》、《黄河恋》、《黄河母亲》、《红旗飘扬》、《心中的五星红旗》、《春色满圆拜大年》《边防线有多长》、《边关杜鹃红》、《主席来到我身旁》等比较有影响的歌曲作品,先后在中央、内蒙古电视台、电台举办的电视晚会中演唱并播出,其中十几部作品近年在 内蒙古春节电视晚会中演出。
《草原河啊母亲河》2007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“萨日娜”奖。《迎着黄河向西部走》被内蒙古电视台拍成MTV,获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征歌优秀歌曲MTV最佳创作奖,《牵手草原》荣获全区蒙汉文歌曲评选一等奖。2007年经中国音乐协会,人民出版社审定,本人传略入选现已出版的《中国音乐家辞典》。2014年7月创作的军旅歌曲《习主席来到我身旁》进入中国复兴论坛,在中国网络电视台、央视网、人民网、光明网、凤凰网、党建网、音乐网等网站转播。
现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受众研究会理事、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员、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协会会员、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会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