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
 
“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”的赞歌
巴彦淖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    http://wl.bynr.gov.cn/ 2021-09-13
 
 
—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锡林浩特市乡村学校少年宫汇报演出述评
阮持领

  在全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会期间,观看了由锡林浩特市委宣传部、锡林浩特市文明办、锡林浩特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“请党放心  强国有我”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锡林浩特市乡村少年宫汇报演出。演出的十二个节目均以锡林浩特市幼儿园的孩子、中小学生的表演为主体,不仅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水准,更是一场紧扣时代脉搏,讴歌党、赞美党、追随党,主题鲜明,主旋律高昂的演出,孩子们倾心用自己的方式向党献礼,向祖国献礼!在盛夏的草原上,再次唱响了“请党放心  强国有我”的赞歌,深深打动和感染了全场观众。
  演出以锡林浩特市蒙古族第二幼儿园师生表演的群舞《歌唱共产党》拉开帷幕,长绸飘扬,红鼓激昂,师生以舞蹈的方式共同歌颂伟大的共产党,歌颂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。
  《祖国在我心窝窝里》由飞越彩虹锡林浩特市蒙古族童声合唱团的十几位学生演唱,歌唱祖国的甜蜜之声飞满了全场。据介绍,这个童声合唱团由蒙古族第二小学45名孩子们组成,已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“高水平童声合唱团”,目前孩子们正在紧张的排练中,将在8月10日走进北京国家大剧院,参加“山海和声”多民族童声音乐会。
  舞台剧《国家的孩子》以“草原母亲”都贵玛用半个世纪的真情收养哺育28名南方孤儿为具体情节,讲述着广为人知的“三千孤儿入内蒙”的大背景故事。上世纪60年代初,由于物资匮乏、食品奇缺,3000多名上海孤儿在周恩来总理和乌兰夫同志的安排下,被送到内蒙古大草原,他们被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“国家的孩子”。舞台剧全场由蒙古族第二幼儿园几个五六岁的孩子表演完成,情景真实再现也颇有创意。开场表现的是勒勒车载着几个衣衫褴褛、无精打采的孩子来到草原上,同样是孩子扮演的“都贵玛”接受了这个任务,开始了精心照料孩子们的过程,一会摸摸孩子的头,一会亲亲孩子的脸,一个个拿碗喂奶食,顺手拿袖子给孩子擦擦嘴(这个不是落后,是那个时代现实生活中通行的做法),对生病或是想家的孩子还要抱在怀里抚慰唱歌……孩子们逐渐恢复了神采,退去了褴褛,身着多彩民族服装在草原上舞蹈、歌唱、学习、快乐地成长,继而又一个个长大离她而去,对那个最小又不愿离开的孩子,小“都贵玛”还痛苦“狠心”的把他往出推了一把。等孩子们一个个长大成人,拿着喜报、奖状再来看她的时候,都贵玛已是拄着拐杖老去的身影。表演者虽小,还童声稚嫩,却用童心真情诠释了一个超越血缘、地域、民族的传奇故事,彰显了“民族团结,共同繁荣”大爱无疆的大主题,感动了全场人。笔者也是看到这里的时候,有感而发要写下这篇文章。中后场芳草小学的群舞《草原往事》也表达了这一主题,永恒的爱在内蒙古草原上耸立起精神丰碑。
  蒙古族小学马头琴合奏《草原连着北京》,琴声歌颂中华民族一家亲、同心共筑中国梦,马头琴声颂党恩、站在草原望北京的情怀。
  锡林浩特市第一中学排演的课本剧《军需处长》讲述了在红军行军途中,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,而自己却被严寒冰冻而死的真实感人事迹。据悉,自去年以来,特别是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前后,锡林浩特市各学校编排展演了多部红色主题课本剧,开展民族团结教育,主题教育蔚然成风。
  额尔敦幼儿园师生表演的群舞《丰碑》,也是可歌可赞。通过舞蹈及大屏投射场景,再现了东北抗联“八女投江”的英雄事迹。剧情并没有停止在投江后的悲壮,而是通过新时代身着鲜艳服装的少年儿童手捧鲜花祭奠、静态雕塑复活等时空穿插交错的手法,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,对祖国的赞美,彰显了薪火相传,丰碑不倒,革命伟业代代传承,奋斗百年路,启航新征程的壮丽诗篇。
  《告全国民众书》系清华学生蒋南翔写于“一二·九”抗日救亡运动前夜。1935年12月9日,北平大中学生、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,反对华北自治,反抗日本帝国主义,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。第六中学群体学生情景再现朗诵的《告全国民众书》,让观众感受了那个时代学生们的慷慨爱国之情。
  蒙古族中学的小合唱《鹿花背的白马》、民族小学呼麦弹唱 《快马》等则表达了祖国宽广美丽,草原人民以吃苦耐劳、坚韧不拔的蒙古马精神建设祖国边疆的情怀。
  第十小学柳兰花开童声合唱团合唱的《万疆》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,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、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发起的一首国风作品,真挚动人的词曲将胸中的爱国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。
  演出在锡林浩特市教师合唱团合唱的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《不忘初心》激昂歌声中结束。
  多年来,在党的关怀和正确领导下,全区各地普遍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,各学校以“培养兴趣、练就技能、体验成功、享受快乐”为宗旨,切实发展少年宫应有功效,组织丰富多彩的少年宫活动,让孩子们在乡村少年宫学有所得,学有所长,健康快乐的成长。这次锡林浩特市乡村学校少年宫汇报演出,正是这一成果的展示,也是全区青少年从新中国成立以来、改革开放以来、特别是走进新时代以来幸福健康快乐成长的缩影及注脚。
  不仅如此,这也更是一场向党献礼,向祖国献礼,高扬民族团结旗帜,高歌爱国主义主旋律的精彩诗篇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、民族的希望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。”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、持久、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,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,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、砥砺强国之志、实践报国之行,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、民族观、国家观、文化观,有助于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肩负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,成为维护祖国统一、民族团结、社会稳定的有生力量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。
  同时,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。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,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。新中国成立后,“齐心协力建包钢”“三千孤儿入内蒙”的历史佳话流传至今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,内蒙古自治区同其他地区一样,从草原到边陲,贫困群众全部脱贫,全面小康阳光普照,地区面貌日新月异,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,各民族同胞手足相亲、守望相助,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,谱写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光辉篇章。这些都是增进民族团结的宝贵资源,运用好这些资源,通过文化认同筑牢民族团结之根,凝聚民族和睦之魂,必然会对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、中华民族、中华文化、中国共产党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,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作用。汇报演出的多个节目,也恰恰体现和印证了这一点。
  “请党放心  强国有我”。无论多少优美的歌曲,也唱不够我们对党的衷肠;无论多么绚丽的诗篇,也说不尽我们对祖国的热爱!从孩子们的身上我们已然看到,中华民族一家亲,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未来。内蒙古也必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,和睦相处、和衷共济、团结奋斗,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,在各民族大团结、齐进步、共富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,书写新时代“模范自治区”的新篇章。

 

 
   
   
 

版权所有: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蒙ICP备20001727号
联系电话:0478-8655365 Email:bynrswl@126.com
地址: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市生态环境局9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