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
 
火焰正好泛起微蓝的光
巴彦淖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    http://wl.bynr.gov.cn/ 2022-12-29
 
 
——写在赛林花诗文集《大漠之韵》付梓之际
■高朵芬

  夏天来临,我打开好友赛林花发来的一个邮件。《大漠之韵》已集辑成书,因受她写序之邀,便仔细阅读起来。
  过了一段时间,正当我遥想着家乡的那片草原,是否受干旱影响绿没绿了的时候,好友赛林花给我发来微信。她问我《序》写的怎么了,我坦言告诉她因诸事缠身,《序》的事儿仍被搁置着没有写完,就不免有点儿心慌起来。赛林花却说出版社排好版写完也不迟。听了这句话,才算有了稍许平静。电话中,我问了她今年的草原情况,她那边照直告诉我说:“后旗草原干旱得很,牧区的草场还是灰茫茫的一片。”我撂下电话,一颗悬着的心被切换进幻景中,地处北纬41度东经107度交汇点上的乌拉特草原,若来几场甘霖的眷顾,它一夜间就有披上绿纱的可能。
  赛林花是我家乡的一个作家。八年前我们相识于巴彦淖尔市文联举办的一次河套文化论坛。她身着银色长款蒙古袍,戴一顶加了藕荷色云图边儿的蒙古帽,洋溢着乌拉特草原新时代女性服饰文化特有的美学元素。她着蒙古袍装束的韵味和质感,显现出蒙古族女性特有的灵性之美。赛林花还有一个特点是她长相喜悦,眉宇间的笑是从内心流露出来的,常常给人带来一种亲和与美好。因而,她的性格、气质、人格,有着自然天成而且模仿不来的魅力。
  在写作上,赛林花写散文也写诗歌。《大漠之韵》集散文和诗歌两种文体成书,分四部分完成。
  她的散文,涉猎题材宽泛。从写作风格上看,除了具备开阔的气度之外,还不失细腻温婉。她的文章里忠于表达内心世界。如《大漠之韵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:
  “每当雨后天晴时,沐浴中的潮格温都尔山风景独美,像出水芙蓉,亭亭玉立,婀娜多姿,热情大方,雍容华贵。七色彩虹从潮格温都尔山的东山脚下那条小河飘向天边……更为美妙的是,那彩虹有时是双层的,它们相应相衬,犹如一座绚丽的天桥,更像草原姑娘多彩的裙边。”
  尽管乌拉特后旗境内干旱,但我从赛林花的文稿中听到清泉般的流动,声声入耳,扣人心弦。
  在文本中,让我看到的有本性使然构成的如阴山余脉;有揽入黛墨余韵而依然起伏绵延;有她以情写情,以生命写生命的范例。
  如《驼峰上的爱》这样写道:“骆驼是极通人性的,也是特有灵性的动物。我家的骆驼名叫‘希热夏日’,是父亲很早以前为它命名的,‘希热’是指它的双峰丰满耸立,‘夏日’是指它的皮毛金黄。放牧它吃草或牧归时,都是我为它松懈驼韂、笼头、缰绳,还带它饮水、喂饲料等,因此,它特别依恋我。我对它说的话,它都能听懂。”
  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曾说过,“假如我们看出一首诗表达了某种渴望,而不是叙述一件事实,那首诗就是成功之作。”
  赛林花的诗歌,最让人记住的闪光点,是她以一个女儿的视角来表达对父母的恩情。如《忆父亲》:

  时间,虽将我的梦剪成碎片撒满草原
  可对父亲的敬仰,却心中永存
  时光,虽将我珍藏的故事凝固成过往
  可对父亲的依恋,却凝成永恒   

  还有一首写给母亲——《远去的母亲》:

  母亲,依然以一盏灯
  一尊佛的姿势
  留在我的心中
  照亮我生命的行程
  母亲就是那尊佛

  可见,她的诗歌里是有直光感的,但也能看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亚光感,像龟裂纹丝绸一样双面阔版的蒙古袍,在内提亮,在外柔软。
  赛林花的散文,有如相约乌拉特草原的自豪感一样值得称道。
  是的,相信这里是戈壁红驼漫步穿越的地方,更相信乌拉特后旗境内,晚霞是最美的沉醉,羔羊是最美的温柔,驼峰是移动的幻影,犹如一首乌拉特民歌许多个比兴的手法一样,无论怎么理解都能说得通。
  其实最打动我的东西,是她用真情写作。她对身边的人越来越多的觉察和体悟,这从她的写作角度来看更有意义。即有幸福可言,有真情可写,有真实可塑。因而,赛林花和她笔下的人与事,都与她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  卡夫卡曾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,一间住着痛苦,另一间住着欢乐,人不能笑得太响。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。”在赛林花也一样,在素常的故事讲述中,有幸福也有泪水;从她穿透人心的思考和照彻中,有体悟也有洞见。她善于用文字升华思想,用生命解答人性光辉。
  苍穹之下,莽莽阴山余脉间的潮格温都尔山脚下,坐落着一片茫茫的戈壁草原——乌拉特后旗。这里,年降雨量稀少,虽属北疆边境,但从来不缺少文学。可像赛林花这样一个性格开朗,俊秀挺拔,文字意蕴绵长,思维开阔舒展的蒙古族女作家,真还为数不多。
  赛林花的散文,笔墨动情,字里含爱。详细地描述了人性中的真、善、美。譬如《背影》这篇散文中,生动记录了她去外地看病求医过程中亲情的温暖和人间大爱。其中有这么一段文字:
  “我的女儿,从治疗的开始,就次次陪着我。我得病,让一个小公主,极短的时间内变成了一个女汉子。我们为了治疗,频繁往返于天津和家乡,每次看到那瘦小而坚强的背影,背着大大的背包,小小的身影似乎蕴含着巨大的力量。挂号、联系医生,订票,订房间……她什么都不放心,什么都要亲力亲为。那是一个特别让我依恋的背影……她一直看着都开开心心的,我却知道她在心里流着泪,滴着血。”
  在这短短的描述中,我们看到的是赛林花女儿的担当和照顾妈妈的事无巨细。
  除了女儿,她还写了爱人,是他从经济和精神上给足了关心爱护,让她感恩这辈子的相依相伴。她在《结婚纪念日》中写下一段感人肺腑的话:
  “记得我当初和爱人说:‘咱们结婚三十年时再来北戴河’,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,我说过了后就忘记了,可爱人却一直记得。2016年我患乳腺癌在天津治疗,正逢我们结婚三十年,爱人和孩子们利用我两次化疗之间的时间段安排好了北戴河之行,为了让我舒服旅行,爱人和姑爷从家乡带着车过去,很辛苦。”
  因为她独爱自在的人生,因此她写作像极了自己的写作,生活像极了自己的生活,万事有心,人间才能觉得有味,这可能就是赛林花吧。她在文章中曾写到:“故地重游的感觉真美,他们任由我游玩,任由我开心,因为,他们之前两三年都来过的。为了找到三十年前留影拍照的地方,他们很辛苦的陪着我,尤其,孩子们对照着当年的景点照片,给我们老两口拍照的情形让我感动和暖心。孩子们也在我们当年留影的地方拍照,说三十年后他们也会重游这一有意义之地。”  
  万家灯火,总有一盏归处。
  在《孝心应在父母健在时》里记述了自己陪伴老人们的亲身认知体验。读起来都能感受作为子女足够的亲切和担当。赛林花在《岁月中的母亲》中,她是这样描写母亲的:
  “母亲每天从清晨伴着晨雾,披着朝霞忙碌到暮色茫茫、星星漫天时,有时半夜醒来看到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裳或纳鞋底的身影,她照顾全家人的饮食起居、缝制衣服、放牧饮畜、剪羊抓绒、接羔保羔、挤奶、熬茶、撴酸奶、做奶食……”
  赛林花,一位六零后出生的蒙古族退休警察,但在业余时间与文字相伴四十几载。我捋着她的文字脉络顺延下去,越往前走,越能听到一个遥不可及的声音,如天籁般安静,似水若禅。我想,这既是我打开这本书最初的理由,也是我为她的新书付梓之际所认识到的根本所在。
  初秋时节,蒙古高原的雨季才真正来临。晨雾中的乌拉特草原浸润于细雨绵绵之中……草尖上的水珠聚集成晨露的笑靥,这个时辰,红云打开画布一样的天色,转眼间,阳光将这片草原涂抹成辽阔的金色……

 

 
   
   
 

版权所有: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蒙ICP备20001727号
联系电话:0478-8655365 Email:bynrswl@126.com
地址: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市生态环境局9楼